Wid.8102199
-
分级 大众 同性(男)
原型 不小心救了江湖公敌 柳江鹤 , 陆青云 , 刘渊
标签 不小心救了江湖公敌 , 同人 , 柳江鹤 , 陆青云
状态 已完结
文集 【鹤云】山河
-
193
1
2021-8-28 08:50
- 导读
- 感谢@晚无笙语 姐妹的约稿!
鹤云向《除夕》,又名《皇帝与他的绝世医妃》(误)
本篇是针对此文的科普!
❶下房:古代仆从休息、住宿的地方。
❷桃符和春贴:桃符是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是早期的桃符;春贴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民间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气已到”。
❸糁盆(读音shēn pén):旧时除夕日祭祖送神时焚烧松柴的火盆,汉族除夕的驱邪祈吉活动。到明代,每逢除夕夜祭祀祖先和百神,各于门首架松柴成并字形,有的高与屋齐,用火焚烧,谓之"糁盆"。若火焰高则喜,俗信火暖热长为吉祥之兆(见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❹颜值决定官途(以下皆为知乎上摘抄的):
1、唐朝的时候规定士子们通过了科举考试之后还要经过吏部的选官审核,其审核内容分为四项:身、言、书、判。首当其冲的“身”就是形象问题,在皇上面试的时候尤其重要的考察指标。
2、清朝和珅,天资聪颖,勤奋努力,能文能武,会揣摩圣意。短短半年,从一名普通的侍卫,进入清王朝权力的高层,成为乾隆皇帝的亲信宠臣。其原因除了自身才华横溢之外,还因为和珅外貌俊雅,当时便有“满洲第一美男”之称。史书有云:有如天人
3、别的朝代不说,翻翻明史,就能找到这么几条记录:
王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进士。对策第一。貌寝,易以胡靖,即胡广也。
长得丑,状元不给你。
襄城伯李濬的儿子死了没后就让弟弟嗣位,“ 兄琏以貌寝,不得嗣。 ”
长得丑,爵位不给你。
(徐祯卿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大才子又怎样?长得不帅也白玩
(汝楠)历官江西左、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召为兵部右侍郎,从诸大僚祝釐西宫,世宗望见其貌寝,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未几卒。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丑打回解放前。
这些都是负面例子,再找两个正面例子的:
(师逵)洪武中,以国子生从御史出按事,为御史所劾,逮至。帝伟其貌,释之,谪御史台书案牍。久之,擢御史,迁陕西按察使。
长得帅,不但能免罪,还升官呢
(韩雍)(天顺)四年,巡抚宣府、大同。七年议事入觐,帝壮其貌,留为兵部右侍郎。
长得帅,运气挡都挡不住。
作者:朱权
来源:知乎
❺皇店:就是指古代皇帝自己的店铺,属于皇帝的私有财产。
❻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摘自《东京梦华录》
❼食物介绍(皆来源于百科):
1、七菜粥
七菜是指七种蔬菜(并无固定蔬菜组合,不同地区用料和煮法都不同)切碎混在一起煮成羹 ,据说可除百病。这七种蔬菜于春节期间用来煮羹或粥,流行于中国南方和日本,传统上家庭会于人日当天煮七菜羹或七菜粥,以借为一家带来好兆头,亦是是祈望来年大丰收。
由于在人日食用,又有人七菜之称。吃七菜时不可有剩余或倒掉,以免"福气"被倒掉。
七菜的历史可追溯至两汉魏晋时代,起源于中国南方,据南朝学者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当时人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2、饸饹面
饸饹面是一种传统的一种面食,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荞麦面团、高粱面团(现多用小麦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着吃。吃着筋滑利口,操作简便,速度快,非常适宜于大一点场面的集体就餐。
同时,饸饹的臊子加入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羊肉,辅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葱花、枸杞等十余种佐料,吃起来不仅味道鲜美,香而不腻。
3、豆汁
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豆浆,古人从粉房将生豆汁趸来,挑到庙上,就地熬熟,现做现卖。
4、姜鼓和水晶脍
姜豉,字面来看,容易误解为生姜与豆豉的混合物,实则是肉冻。
选带皮猪肉,加水炖至肉烂汤稠,熄火,静置直到结成块。肉冻质地紧实,口感爽滑,略弹,切块后浇上辣姜蓉与豆豉酱汁就是姜豉了。
古时,受气温限制,夏季一般不做肉冻。不过也有人想出了可行的办法,将整盘肉汁密封好浸入井底,借助冰凉的井水达到凝结的目的。
水晶脍,是姜豉的升级版,特点是质地纯粹、晶莹剔透。
在选料上,只用猪皮,不掺杂肥瘦肉或筋,所以肉汁更为清澈。并用细筛网来滤掉残留的肉皮丁,提高汤汁的净度,凝结后,像一块猪肉味的果冻。冻鱼版本的水晶脍,是刮下大鲤鱼的鱼鳞熬成。鱼鳞冻相当于一块高纯度的胶原蛋白,带淡淡的鱼味。
相较而言,水晶脍的口感单一,主要由透明部分带来加倍的爽滑感;而内含肉碎的姜豉,因通体分布肉花,口感更富有层次,肉香味也更浓郁。
5、羊霜肠
羊肠子灌上血,肠子上的油白似秋霜,故名霜肠。过去,羊肉肠子里只卖生的,讲究的,里边还灌了羊脑儿、脊髓。小贩趸来后,进行加工,炖熟后,状如小小的红哑铃,煞是好看。吃时,加上芝麻酱、酱油、醋、香菜。庙会上,小贩多是用一辆独轮小车,上边按炉坐锅,锅旁摆调料罐、碗筷。
但是据说这样的美食已经绝迹了,只有老北京人才知道它的美味。
6、小灌肠
小灌肠有两种,一种是我文中那种“素”灌肠,只取其荤味,另一种则是用剁碎的猪肉灌肠,做法差不多。
7、水晶龙凤糕
是唐代“烧尾宴”第十九道食点,简单来说就是采用“开花包”的方法,在面里包入红枣,等蒸熟开花见到红枣便大功告成。由此可见,这款食点的“奇异”之处和技术含量在于开花,需要制作者对面点发酵的娴熟把控。
8、炸三角
用面皮把馅料包住做成三角形,下锅油炸,是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点之一,表面焦脆而不硬,馅分荤素两种。
9、滴酥鲍螺
一种花式点心,用酥油做的奶油挤成螺的形状,造型有扁有长,扁的像牡蛎,长的像螺蛳。早在宋朝时期就是较为常见的果品之一,现已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