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d.9021845
作者 : 鱼干
-
分级 大众 无倾向
原型 ch 瓷苏
标签 瓷苏
文集 【瓷苏】长长久久
-
235
3
2022-7-20 20:56
第一章
从1848年2月24日开始,苏懵懵懂懂的飘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处于半成型的状态,直到1917年3月12日,出生在刚变成刚从沙俄变成俄临的俄罗斯意识体身边,出生开始就被临时政府追杀和艰难的党派斗争。
直到同年的11月8日,刚刚成型七个月还是少年模样的苏维埃和赤卫队员以及革命士兵一起,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冲进了冬宫,一拳把挣扎中的俄临打失忆,巨大的变革,执政体制的变化步步艰险,苏看见俄临从高大健壮的青年变成儿童的样子,终于明白自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联盟。
1922年12月30日,苏一夜之间从少年成长为青年,充满阴谋的苏俄内战刚刚平息,苏从出生开始就拿着自己的枪在和数不清的敌人战斗,在战斗中艰难的确定自己了的秩序。
从诞生开始就就面临战火,在二战前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和剪刀差,完成了奇迹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日渐强大的身体伴随着成长的隐痛,苏每次和工人一起劳动结束,夜深人静时只能看着自己的旗帜忍耐着国内饥荒和大清洗痛苦。
加盟国变成幼年体,在联盟的更完善之后才能重新成长起来,大部分暂时只能担任一点文书方面的工作,苏低垂着眉眼,忍受着国家发展的阵痛,闪闪发光的共产国际事业必定会成功。
苏对于红色的政党和充满信仰的无产阶级战士来说,是一个奇迹,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已经开始生产军备并空出手能去援助别的国家。
旁边历史悠久的邻国被贪婪愚蠢的日本拖在战争的泥潭里,苏记得有人报告过中国有红色的政权,苏联方面为了远东方面的利益为中国的东北抗联提供了物质方面的帮助,目前是民国政府当权,苏联方面基于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考虑,为民国政府提供大量的武器和军事人员的援助。
在回应中国向苏联请求援助飞机和坦克时,苏在国内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可以跟着外交人员学习与如何与各国沟通,中国国步多艰,国民政府有求于苏联比较容易沟通,共党红色政权才刚刚开始排斥国际派,秘密访问的难度并并不大,适合让徒有理论知识的苏学习。
1937年的中国,饿殍遍地,满目飘零,苏一路看着贫富差距巨大,两级分化的生活和战火下的苦难,目光麻木的劳苦大众才是目前世界的常态。
苏跟着外交团队与国民政府沟通敲定军援和军购,以年息低至3%的低息贷款方式提供飞机坦克以及飞行员和军事专家,考虑到中国目前两党的情势比较缓和,但实际上积怨已久,苏还是跟着联络员伪装身份后前往延安。
步入延安苏区,忙忙碌碌的军民眼里有光,同甘共苦的清贫和火光,这个国家是打不败的。
苏想见见这个国家的意识体。
一直到外交访问结束,参观完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建设和热情的精神风貌,苏都没见到中国的意识体。
他应当留着黑色的,被修剪的参差不齐的短碎发,像在中国看见的每一个追寻新思想的爱国救亡的青年一样,穿着军装或短褐,眼睛里闪着明亮的焰火,美丽的革命焰火。
直到苏遗憾的回国,也没能看见中国的国家意识体。
在结束访问后的第二年,苏才第一次见到除加盟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意识体,纳粹德国为了得到美欧的军事援助、苏联方面需要更长的时间消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国内带来的利益并且防止腹背受敌的险境,两国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手指痉挛着抽痛,苏闭上眼就是签订条约的对手冷静又疯狂的冰蓝色眸子,他会是个强大的对手,必须在东欧建立一个战略缓冲带,把它们打下来成为伟大联盟的一员。
二战正式爆发,苏联在与纳粹德国瓜分不断在边境挑衅的波兰后,又出兵芬兰,暴力是推行革命的一种途径,我本来就是共产国际的领袖(实际上是最强有力的支部)。
战争正式爆发了,这个疯子比自己预想中的还要难缠,国内赤诚的人民的鲜血浸染了整片大地,五年的时间里苏的耳边都是嗡嗡的耳鸣,成片成片的国民死去,皮肉骨在嚎叫着剥落分离,刚刚被强行收归的加盟国还处于幼化状态,满是怨恨的终日啼哭,战争中苏本来应当在停战时死去在开火时活过来。
然而苏德战场几乎没有停火的时候,死亡人数太多,剥落的血肉露出里面不屈的骸骨,恢复力跟不上血肉剥落的速度,苏举着自己的旗帜带着钢铁洪流,把旗帜捅进德三德心脏时,勉强在半张脸上还是充实的血肉,德三飞溅德血液喷到苏的伤口和嘴里,直到战场上开始欢呼和啜泣。
苏才张开手露出白骨的手,嗡鸣和痛苦开始减缓,久违的停战,苏在柏林死去 回归了莫斯科,一路上铺着苏联整整一代人的血肉,几乎每一户人家都有人死在战场上。
生命变成了自己和战友的军功章。
战争本来把大脑搅的一片混沌,后方持续不断的反间谍大清洗把本来就抽痛的大脑弄得更加混沌,苏从克里姆林宫里醒来,心脏的痛苦终于减缓了,身体恢复了健康的假象,只留下一堆纵横交错的疤痕和空荡荡的右眼眶。
战后重建热火朝天的样子带着久违的温馨,苏步履蹒跚的前去帮忙搬运物资,接触的每一个人家里都有人永远留在战场上。
不能再打大规模的战争了,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彻底统一有一个良好的政府、发展起工业,动员能力就太可怕了,苏捂着心脏,莫斯科还在燃烧哀嚎,沙俄和中国的恩怨太深,执政党意识形态与苏联冲突,苏联经不起和中国的战争。
要先签订条约,划出缓冲带,得到雅尔塔协定划分的利益才能出兵打日本。